明代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洪武 四年辛亥科(1371):吴伯宗 郭翀 吴公达 会元:俞友仁——三甲二十六名 本科举行后,洪武五年明太祖下旨停止科举,历十二年,至洪武十七年重新恢复。 18年乙丑科(1385):丁显 练子宁 黄子澄* [名字后标有*者为当科会元,下同] 21年戊辰科(1388):任亨泰 唐震 卢原质 会元:施显——二甲九名 24年辛未科(1391):许观*① 张显宗 吴言信 ①父赘许氏,从许姓,后复姓黄。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连中三元。 27年甲戌科(1394):张信 景清(本耿姓,讹景) 戴德彝 会元:彭德——二甲三十一名 30年丁丑科(1397): 春榜:陈安(有右耳朵) 尹昌隆 刘仕鄂 会元:宋(一作朱)琮 夏榜:韩克忠 王恕 焦胜 会元:任(一作伏)伯安 本科于三月殿试时,中进士的都是南方的试子。明太祖将试官治罪,自阅试卷,取中了六十一人,完全是北方人,于六月廷试,取韩克忠为状元。因此世称春夏榜,也称南北榜。 建文 二年庚辰科(1400):胡靖(复名:胡广;改名:胡赓) 王艮 李贯 会元:吴溥——二甲一名 永乐 二年甲申科(1404):曾棨 周述 周孟简 会元:杨相——二甲一名 4 年丙戌科(1406):林环 陈全 刘素 会元:朱缙——二甲一名 9 年辛卯科(1411):萧时中 苗衷 黄旸 会元:陈璲(suì) 本科于永乐七年(己丑)会试后,因明成祖去北京巡狩,至辛卯三月才回京举行廷试。因此本科也称为己丑科。 10年壬辰科(1412):马铎 林志(即:志)* 王钰 13年乙未科(1415):陈循 李贞 陈景著 会元:洪英——二甲十一名 明初会试原在南京,自本科始,改在北京举行。 16年戊戌科(1418):李骐(初名李马) 刘江 邓珍 会元:董璘——二甲二名 19年辛丑科(1421):曾鹤龄 刘矩 裴纶 会元:陈中——二甲五十一名 22年甲辰科(1424):邢宽 梁禋(yīn) 孙曰恭 会元:叶恩 宣德 二年丁未科(1427):马愉 杜宁 谢琏 会元:赵鼎——二甲二名 5 年庚辰科(1430):林震 龚锜 林文 会元:陈诏——二甲十五名 8 年癸丑科(1433):曹鼐 赵恢 钟复 会元:刘哲——二甲三十四名 正统 元年丙辰科(1436):周旋 陈文 刘定之* 4 年己未科(1439):施槃(即:盘) 杨鼎* 倪谦 7 年壬戌科(1442):刘俨 吕原 黄谏 会元:姚夔——二甲六名 10年乙丑科(1445):商辂*(连中三元) 周洪谟 刘俊 13年戊辰科(1448):彭时 陈鉴 岳正* 景泰 二年辛未科(1451):柯潜 刘升 王亻与 会元:吴汇——二甲一名 5 年甲戌科(1454):孙贤 徐溥 徐鎋(即:辖) 会元:彭华——二甲二十一名 天顺 元年丁丑科(1457):黎淳 徐琼 陈炳中 会元:夏积——二甲二十名 4 年庚辰科(1460):王一夔(复姓名:谢一夔) 李永通 郑环 会元:陈选——二甲十一名 8 年甲申科(1464):彭教 吴釴* 罗璟 天顺七年癸未会试,因试场焚毁,改至八月举行,殿试也推迟到次年(甲申)三月。因此本科也称癸未科。 成化 二年丙戌科(1466):罗伦 程敏政 陆简 会元:章懋——二甲十七名 5 年己丑科(1469):张升 丁溥 董越 会元:费訚(yín)——二甲二名 8 年壬辰科(1472):吴宽* 刘震 李仁杰 11年乙未科(1475):谢迁 刘戬 王鏊* 14年戊戌科(1478):曾彦 杨守阯(即:址) 曾追 会元:梁储——二甲一名 17年辛丑科(1481):王华 黄珣 张天瑞 会元:赵宽——二甲九名 20年甲辰科(1484):李旻 白钺 王敕 会元:储巏(quán)二甲一名 23年丁未科(1487):费宏 刘春 涂瑞 会元:程楷——二甲一名 弘治 3 年庚戌科(1490):钱福* 刘存业 靳贵 6 年癸丑科(1493):毛澄 徐穆 罗钦顺 会元:汪俊——二甲四十二名 9 年丙辰科(1496):朱希周 王瓒 陈澜* 12年己未科(1499):伦文叙* 丰熙 刘龙 15年壬戌科(1502):康海 孙清 李廷相 会元:鲁铎——二甲二名 18年乙丑科(1505):顾鼎臣 董玘(qǐ)* 谢丕 正德 三年戊辰科(1508):吕柟(即:楠) 景旸 戴大宾 会元:邵锐——二甲二名 6 年辛未科(1511):杨慎 余本 邹守益* 9 年甲戌科(1514):唐皋 黄初 蔡昂 会元:霍韬——二甲一名 12年丁丑科(1517):舒芬 伦以训* 崔桐 16年辛巳科(1521):杨维聪 陆釴(yì) 费懋中 会元:张治——二甲六十名 本科于正德十五年(庚辰)会试后,因明武宗南巡,殿试未及举行,次年二月武宗殁,至世宗接位后方举行殿试。因此本科也称庚辰科。 嘉靖 二年癸未科(1523):姚涞 王教 徐阶 会元:李舜臣——二甲一名 5 年丙戌科(1526):龚用卿 杨维杰 欧阳衢 会元:赵时春——二甲三名 8 年己丑科(1529):罗洪先 程文德 杨名 会元:唐顺之——二甲一名 11年壬辰科(1532):林大钦 孔天胤 高节 会元:林春——二甲七名 14年乙未科(1535):韩应龙 孙升(即:升) 吴山 会元:许榖——二甲十一名 17年戊戌科(1538):茅瓒 罗珵(chéng) 袁炜* 20年辛丑科(1541):沈坤 潘晟(chéng) 邢一凤(《登科录》作:林一凤) 会元:林树声(复姓名:陆树生)——二甲四名 23年丙辰科(1544):秦鸣雷 瞿景淳* 吴情 26年丁未科(1547):李春芳 张春 胡正蒙* 29年庚戌科(1550):唐汝楫 吕调阳 姜金和 会元:傅夏器——二甲九名 32年癸丑科(1553):陈谨 曹大章* 温应禄 35年丙辰科(1556):诸大绶 陶大临 金达* 38年己未科(1559):丁士美 毛惇元 林士章 会元:蔡茂春——二甲四名 41年壬戌科(1562):徐时行 王锡爵* 余有丁 44年乙丑科(1565):范应期 李自华 陈栋* 隆庆 二年戊辰科(1568):罗万化 黄凤翔 赵志皋 会元:田一儁(即:俊)——二甲三名 5 年辛未科(1571):张元忭 刘瑊(jiān) 邓以赞(即:赞)* 万历 二年甲戌科(1574):孙继皋 余孟麟 王应选 会元:孙鑛(即:矿)——二甲四名 5 年丁丑科(1577):沈懋学 张嗣修 曾朝节 会元:冯梦祯——二甲三名 8 年庚辰科(1580):张懋修 萧良有* 王庭撰(即:撰) 11年癸未科(1583):朱国祚 李廷机* 刘应秋 14年丙戌科(1586):唐文献 杨道宾 舒弘志 会元:袁宗道——二甲一名 17年己丑科(1589):焦竑 吴道南 陶望龄* 20年壬辰科(1592):翁正春 史继偕 顾天埈(jùn) 会元:吴默——二甲三名 23年乙未科(1595):朱之蕃 汤宾尹* 孙慎行 26年戊戌科(1598):赵秉忠 邵景尧 顾起元* 29年辛丑科(1601):张以诚 王衡 曾可前 会元:许獬——二甲一名 32年甲辰科(1604):杨守勤* 孙承宗 吴宗达 35年丁未科(1607):黄世俊 施凤来* 张瑞图 38年庚戌科(1610):韩敬* 马之骐 钱谦益 41年癸丑科(1613):周延儒* 庄奇显 赵师尹 44年丙辰科(1616):钱士升 贺逢圣 林釬(即:焊) 本科会元沈同和,因试卷为第六名赵鸣阳代作,事发被谪,会试录上亦即除名,故本科无会元。 47年己未科(1619):庄际昌* 孔贞运 陈子壮 天启 二年壬戌科(1622):文震孟 傅冠 陈仁锡 会元:刘必达——二甲十一名 5 年乙丑科(1625):余煌 华琪芳* 吴孔嘉 崇祯 元年戊辰科(1628):刘若宰 何瑞征 管绍宁 会元:曹勋——二甲二名 4 年辛未科(1631):陈于泰 吴伟业* 夏曰瑚 7 年甲戌科(1634):刘理顺 吴国华 杨昌祚 会元:李青——二甲四名 10年丁丑科(1637):刘同升 陈之遴 赵士春 会元:吴贞启——二甲十一名 13年庚辰科(1640):魏藻德 葛世振 高尔俨 会元:杨琼芳——三甲一名 15年壬午科(1642):赐特用出身263名:史惇 俞泰交 章晋锡 16年癸未科(1643):杨廷鉴 宋之绳 陈名夏*
明朝有几个探花,各叫什么?明朝有几个榜眼,各叫什么?关于这个问题,我觉得 宫中只能有皇帝一个男人的~府邸有可能会赏,但不会每人都有。官位一般不是当场发的,官位的数量是一定的,要等有缺有吏部报内阁,皇帝阅后由司礼监批红,当然圣眷隆厚也不一定。前三甲,由皇帝裁定状元,榜眼和探花。每次都只能只能有一个。双探花只能是不同年的。譬如李寻欢父子三探花。据传,只有探花是要求才貌俱备,也就是说,探花一定是帅哥。。翰林是编书的,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出版总局。正史只能参考皇家文献,据民间传说编辑的是野史。楼主想写历史文?很遗憾我只懂这么多,明代的重要机构内阁,司礼监,两厂(成立年份不同),一卫。另,明代中期以后君权旁落严重。